当前位置:

我在十八洞村的六年(图)

来源:央视网 作者:龚海华 编辑:董自力 2017-01-05 09:19:27
时刻新闻
—分享—

如果六年前龚海华没有选择报考大学生村官,或许他会成为一名军人,在部队里施展着另一番抱负,或许他跟十八洞,跟扶贫,不会有交集。

刚步入而立之年的龚海华是湖南省湘西州泸溪县人,201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学院。毕业后原本可以入伍的龚海华,最终选择了回乡报考大学生村官,被分配到了偏远的僻静之地——十八洞村。(龚海华供图)

当时,龚海华的工作是给年近退休的村支书当助理。龚海华进入村委的第一天,老支书就告诉他:“十八洞村很穷,没有高薪,也没有舒适的工作环境,但是村子是个有无限发展可能的地方。”龚海华至今依然记得这句话。

二十几岁正是追求时尚生活与都市节奏的年纪,当时村里很多人都觉得他待不下来,因为村里实在太穷,穷到没有一条像样的路,用水用电都成问题。

父母反对龚海华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工作,但他还是选择留了下来。“我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,越是困难的地方,越是施展拳脚的好地方。”(龚海华供图)

从此老支书身边多了一个“小龚”。老支书去村民家里协调矛盾,“小龚”跟着;老支书去种地耕田,“小龚”跟着;老支书去隔壁村取经,“小龚”也跟着。白天,龚海华跟着老支书学做事,晚上,他独自坐在小桌前写心得。

十八洞村“声名大噪”是龚海华没有想到的。2013年11月3日,习近平总书记一行来到十八洞村,并在这里待了40分钟,从水、路、电到教育、医疗,总书记一一询问,并在这里首次做出“精准扶贫”的指示。

那天,龚海华外出考试,是从朋友口中得知总书记来十八洞村的消息的。“当时我自己都蒙了,感觉我们这个地方那么偏远,那么贫困,总书记怎么会到这里来?”直到看到新闻,龚海华才相信这竟然是真的。

“这个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情,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,压力也很大。”因为从那以后,十八洞成为各级党委政府、职能部门、领导,包括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。

十八洞村地处湘西地区武陵山腹地,是一个纯苗族村寨,山高林密,民风淳朴,村里人引以为豪的十八个溶洞,洞洞相连,村名也是由此得来。“山沟两岔穷疙瘩,每天红薯苞谷粑,要想吃顿大米饭,除非生病有娃娃。”这首流传在当地的民谣,是以前十八洞村的真实写照。

龚海华看到老百姓交合作医疗、养老保险的钱都没有,看到一些村民家里面房子破破烂烂,漏风漏雨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他想要改变,改变村子的面貌,改变村民的思想,改变他们的命运。

2014年,龚海华接替老支书,以全票当选为十八洞村村支书。竞职演讲上他说:“十八洞村是我的第二故乡,到村担任支书助理,已与大家有了很深的感情,如果当选,我一定努力工作,不辜负大家期望。”

从老支书的“小跟班”到什么事都要自己做主的“村支书”,龚海华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。一个月的时间,他从140多斤瘦到110多斤。

“那时领导也多,事情也多,我又比较年轻,基层工作经验有所欠缺,做起事来,很有冲劲,但是方式方法不对头,非常辛苦但一下子又看不出做了什么事情。”他一边跟老党员、老干部一起工作,一边跟他们交流、学习。

总书记在十八洞村小围桌边讲的一段话,龚海华倒背如流。很多村民虽不能完全理解每一个字的含义,但是他们都记住了其中一句话:“甩掉贫困帽子”。简单的六个字,给十八洞村村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兴奋与期待。

“我们十八洞村是个合并村,当时四个寨子都是各自为政,各搞各的,所以我们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思想工作,宣传工作。首先就要把大家的思想,把人心慢慢拧到一起来,只有大家团结一心,才能够把事情做好。”

这个地方是十八洞四个寨子出外办事的必经之地,为方便群众,村支两委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和讨论,确定在这里建便民服务中心。从此这里成了龚海华工作的主战场。

在十八洞村村干部之间,流传这样一句话:有钱没钱,大干三年。“前人种树,后人乘凉,我们这届就是要艰苦奋斗搞,不管有没有钱,我们都要努力去做。”龚海华说,透着一股子自信与坚决。

种植、养殖、旅游、苗绣,从地方特色入手,十八洞村有了自己的产业与出路。妇女主任隆英足,带领13户贫困户,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,2016年出栏肥猪1000头、仔猪4批,存栏200头,收入26万多。

龚海华经常在四个寨子间行走,帮老百姓解决一些“鸡毛蒜皮”的事情,实在累了,就到办公室靠着椅子眯一会儿。

杨姐家在装修房子,计划在春节前完工,既能过一个祥和的年,来年春季旅游也能来个开门红。龚海华路过时询问需不需要什么帮衬。

“刚开始,村民就觉得你像镀金一样的,在这里待一段时间就走了,但看到我搞了三年以后,当上了支书,留在这里了,慢慢地老百姓还是接受我了。”现在龚海华不管走到哪家哪户,大家不叫他名字,而是叫他一声“支书”,龚海华的心里暖暖的。

龚海华与吴忠碧在谈心。2015年6月,在十八洞村小坚守了整整38年的施贵海老师正式退休。吴忠碧主动请缨,成为这里唯一一名教师。吴忠碧说:“在十八洞探索出可以复制的‘精准扶贫’经验,我作为教师也有责任。”

古人云三十而立,已过而立之年的龚海华,2017年1月3日完成了自己的一件大事——成家。在忙碌的村工作中准备婚礼成了他前段时间的日常,他说:“虽然很累,但有些事情还是要亲力亲为。”

他的爱人也是一名基层工作者,两人一个在山里,一个在城里,“我觉得也很亏欠她,像人家一般谈朋友,会经常陪着女朋友去看电影、去买衣服,我却没办法做到。”

“我们在十八洞没有星期六、星期天,没有白天、晚上,特别是节假日,搞乡村旅游,请不起那么多导游,我们就带领村干部,自己去搞导游,搞讲解。虽然很辛苦,但是看到村里的一些变化,看到村里的发展,自己作为一个见证者、落实者、实施者,很有成就感。”

龚海华经常一个人住在村部,夜深人静的时候,他会想起在党校学习时一位领导的话:要耐得住寂寞,守得住清贫。“我觉得这八个字真切地形容了我们村官到基层的情况,这里不像城市,你想玩什么有什么,你想去吃点什么都可以,这些这里都没有。”

2016年7月1日,龚海华代表十八洞村党支部参加全国建党95周年“两优一先”表彰会,他在微信中这样写道:“两年前,您来到大山深处,提出了精准扶贫,今天您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,我们的精准扶贫工作就像长征,革命尚未胜利,同志还需努力。”(龚海华供图)

阅读下一篇

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扶贫频道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