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一朵芬芳的山茶花 扶贫楷模王新法女儿王婷素描

来源:湖南日报 作者:周勇军 编辑:李香枝 2018-06-04 10:22:22
时刻新闻
—分享—

王婷(右二)和乡亲们一起采茶。(资料图片)湖南日报记者 周勇军 摄

  湖南日报记者 周勇军

  5月29日,时隔一年后,记者再次走进了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。在一片青翠欲滴的茶园里,茶农们唱着土家山歌,采摘着丰收的喜悦。出乎意料的是,扶贫楷模王新法的女儿王婷也在这里忙碌着。这位清秀、柔弱的女子戴着土家族印花头巾,腰里别着一个小竹篓,手指不停采摘着鲜嫩的茶叶。细细的汗珠从她的额上渗出,打湿了一缕乌亮的刘海。

  看见记者,王婷和乡亲们放下手中的活计,围拢过来问长问短,仿佛久别的亲人。歇息片刻,乡亲们围坐在一棵老梨树下,嚷嚷着又要王婷讲讲茶叶的新鲜事。一位名叫田科军、绰号“一根筋”的村民告诉记者:“‘名誉村长’王新法离开后,王婷隔三差五就来薛家村走动,还带着一些叫什么创客的年轻人到茶园里考察、讲课。他们每次讲的品牌包装、网络销售、体验店那些事,我们听了既激动又兴奋。尤其是王婷妹子,她那口京腔,听着格外亲切。”

  在记者印象里,王婷的女儿只有4岁,其母疾病缠身,丈夫又在部队。是什么力量驱使她关注这大山深处的茶园?

  在王婷安身的一栋木板房里,恰好她母亲和军人扶贫团队成员谢淼也在。王婷介绍,母亲经常住在薛家村,主要是热情好客的乡亲、长眠在六塔山上的父亲、还有她这个想闯一番事业的女儿,把母亲的心留在了这里。谢淼阿姨一直驻扎在薛家村,她现在更多时间是在父亲先进事迹展馆里当讲解员,忙得不亦乐乎。村里考虑到生活方便,将这栋闲置的木板房修缮后,让她们居住。

  王婷拿出一包今年的清明茶,让大家品尝。茶叶包装虽简朴,但泡出的茶沁人心脾。凝视着这杯茶,记者感慨万端。薛家村的生态茶园来之不易,它倾注着王新法的心血。

  采访王婷2个多小时,记者逐渐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。她很直白地说,当初对父亲离家到薛家村扶贫,很不理解。直到父亲出殡那天,看到那么多人为他送行,那么多乡亲哭得撕心裂肺,这才读懂了父亲。每当想起这些,自己心里就充满愧疚。父亲在薛家村4年,领着乡亲们实现了第一个三年规划,但在第二个三年规划之初,他就离开了。说到这里,王婷眼里噙满泪水。

  说起这次来薛家村,王婷脸上泛起红光。她说:“薛家村的400多亩茶园,是父亲带领乡亲们,按标准化要求改建的生态茶园。村民茶叶收入虽然大幅增加,但茶叶应有的价值还没有实现,主要原因是没有走出大山,没有走向市场。应该想办法,让薛家村的生态茶真正成为村民的绿色银行。”

  扯起茶叶,王婷滔滔不绝,与平时内向的她判若两人:“我有一个梦,就是要把薛家村的生态茶按市场运作,造福村民,实现父亲的夙愿。”

  为了圆梦,王婷放弃了京城舒适的工作,把年幼的女儿交给了通情达理的婆婆和丈夫,她自己开始四处奔波。这时,谢淼插话:“这个丫头跟她爸一样,执着得很,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。光是这一年来,她花费的差旅费和设计费就有七八万元。现在,她利用晚上时间,在网店销售一些小商品,赚点小钱。”

  王婷圆梦虽然艰辛,但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共鸣,很多年轻创客愿意与她共同创业。记者了解到,现在很有影响的“京东扶贫”准备在薛家村茶叶品牌推广、销售模式上助王婷一臂之力。常德日报尚一网的编辑、记者也在为王婷圆梦紧锣密鼓做策划。而随着薛家村红色、生态旅游升温,王婷的梦将变为现实。南北镇党委书记段少帅欣喜地告诉记者,王婷设想的带有土家山寨风格的“茶旅一体化体验馆”,已列入薛家村旅游开发规划中。

  随着采访深入,记者也像王婷当初读懂了父亲那样读懂了王婷,看到了她的执着与强大的内力。

  第二天清晨,村党支部书记覃遵彪与记者一道,登上了村里海拔1000多米的六塔山。放眼望去,薛家村美得像一幅画:狭窄的水泥路拓宽后变成了柏油路,宛如一条轻盈的飘带;村民新建的吊脚楼,星罗棋布于青山绿水中;大片大片的茶园,在阳光下格外青翠。

  说起薛家村的巨变,覃遵彪异常激动。他说,这一年多来,村里的变化像是梦。村委会搬进了多功能的三层吊脚楼,20多户移民搬进了宽敞舒适的新居,六塔山道路改造升级全面铺开,冷水鱼养殖基地投入使用,烈士陵园生态改造也即将启动。村里在外务工的300多年轻人,已有150多人回村创业。初步估算,今年全村980人人均纯收入至少可达7000元。薛家村人不会忘记,这都是王新法用生命换来的。

  在六塔山上王新法长眠的墓前,记者看到,当年他带领乡亲们种植的油茶树长高了、成林了。看到这些,记者想起去年在村里采访时,乡亲们说过的一句话:吃水不忘挖井人,致富搭帮王新法。

  如今,王新法的女儿王婷忙碌的身影,又出现在薛家村。村里退休教师覃世琼赞叹道:王婷就像一朵盛开的山茶花,芬芳馥郁,朴实无华。

阅读下一篇

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扶贫频道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