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从一个小山村看“湖乡文明”:30万酒席骤降至3万元

来源:红网综合 作者:李慧 编辑:李香枝 2018-11-21 09:04:49
时刻新闻
—分享—

  编者按:“万民乡风,旦暮利之。”乡风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,是流淌在田野上的故土乡愁。改革开放初期,精神文明层面还不曾细化到“乡风文明”一说,改革开放40年,每一个乡村乡风前进的一小步,社会文明向前一大步。

 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,很多发端于农村。而农村的变革中乡风难改,“仪式感”成了农村最大特点,有些乡风民俗早已与实际脱节,如高价彩礼、封建迷信、攀比浪费等,民俗变相成为负担,群众内心唤文明乡风 。

  文明新风逐步吹进老百姓心坎,它深深和这片土地勾连,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渐成常态,好家风、民风、乡风蔚然成风。一纸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,老百姓减负了,也顺心了,乡愁却依然在。

  乡风文明的发展,正推动农村新一轮改革发展。

  红网时刻记者 李慧 邵东报道

  30万元,在农村可以建一栋房,在湖南一些县城可买一套房,而办一场酒席便花费高达30万元,这在过去邵东仙槎桥镇青山村却真实发生着。

  11月8日——9日, 2018年湖南省社科联“社科专家服务团基层行”来到邵东,专题调研“塑造乡风文明 促进乡村振兴”。在青山村,我们看到了逐渐凸显的乡风文明力量。

  青山村,是邵东有名的“五金之乡”,当地乡镇干部估算着,村里资产上千万元老板有几十个,过亿元老板也有好几个。青山村的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。

  青山村人过去凭借着“菜刀、剪刀、剃刀”三刀闯天下,小五金闯出了新天地。邵东仙槎桥五金产业,始于汉朝平帝元始年间。锤子、扳手专业户、专业厂、专业村掀起发展高潮。外面人看青山人:“有钱人多”。

  有钱也就助长了高消费,在红白喜事上体现尤为明显。部分富裕家庭把酒席的档次越提越高,没钱的“打肿脸也要充胖子”,村里大搞排场,盲目攀比成风。

  青山村妇联主席单辉艳说,酒席花费最贵的就是烟酒,过去办酒发和天下的也有,桌上发红包高的达200元每人。白喜事就更夸张了,除了吃还要带走。

  邵东过去办酒席有个习俗,“肉全席”成了席上特色,荤菜唱主角,除了桌上吃,还要打发给客人带走的一人一块“面子扣肉”或一人一只猪脚。“办一席酒,多的要宰杀5头猪。” 单辉艳补充道。

  “迎宾队、鼓乐队、龙灯队,都来站队,请和尚、做道场,扎台子、唱大戏,一应俱全。”这样的热闹场面是大操大办丧事,动辄三五天,甚至一个星期。

  青山村村民王秀莲过去一直发愁98岁的婆婆今后去世丧事是笔大开销,但一纸“移风易俗(治理丧事)规章制度”一发,王秀莲心中担子卸下来了。

  “办理丧事开支费用限额3万元左右。”

  婆婆在世时,老人八个子女商量着办丧事开支,商定每人出1万元,但估算将达12万元。今年8月,老人去世,实际支出近3万元。

  婆婆丧事办理严格按规章制度要求,桌上摆设瓶酒、饮料、整鸡、整鸭、整猪脚,饭菜生活费限额120——150元/桌。吊唁每户30元,每户1人。和尚师傅只许喊3——5人……

  如此通俗化的村规民约,接了地气,聚了人气,老百姓纷纷“卸货”,拍手叫好。

  “彩旗、军乐、舞蹈、礼炮、龙灯等志愿服务队免费服务,不用花钱,热闹劲不减。”青山村移风易俗委员会主任欧阳呈秋介绍,村里成立了8个志愿服务队,村民志愿服务,真正做到了移风易俗,风俗不变,文化生活不能改。

  在欧阳呈秋记录的青山村红白喜事登记表上,今年以来的10起红白喜事开支均未超3万元,最少的19900元。

  大操大办到小操不办,文明新风代攀比成风,一席酒费用从30万骤降至3万元。青山村的乡风文明不仅体现在婚事新办、喜事俭办、厚养薄葬上,更是体现在一股文明新风上。

  和欧阳呈秋一样,“吃自己的饭,烧自己的油,干群众的事”的人在村里大有人在。

  一个年创产值8000多万元的村,互帮互助共发展,村级产业强起来,志愿服务亮起来,党建工作“活”起来、美丽乡村靓起来,这就是文明新风最好的诠释。

  邵东县自去年11月份全面启动推进移风易俗、树立文明乡风工作以来,目前全县26个乡镇办场、580个行政村已全面推开,丧事开支基本由以前的动辄上10万元降至3万元以内,全县仅丧葬费已节省一亿元以上。

  目前,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已基本建立“四会一约”(红白理事会、道德评议会、村民理事会、禁毒禁赌协会、村规民约),今年底将实现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镇“四会一约”全覆盖,2019年底实现行政村全覆盖。很多乡村和青山村一样,正逐步走向文明新村。

  移风易俗,在农村减了负担,赢了面子,湖乡里的文明正在从一则则村规中走向美好。

阅读下一篇

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扶贫频道首页